在宝宝生病的时候,家长们都很担心,医生经常问我们,有没有对什么药物过敏,在如何区别使用抗生素时,我们经常听到的是细菌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病毒感染不需使用抗生素。今天BBunion早教的小编教大家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
宝宝发热的时候,如何区分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
发热是炎症的结果,可以到医院检查引起炎症的原因。炎症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过敏等多种因素。千万不要认为,咽红、流涕、咳嗽就一定是细菌感染。
发热时,若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均低,特别是低于正常值低限,此时淋巴细胞相对增高,说明是病毒感染,不用抗生素。
C-反应蛋白(CRP)与白细胞总数、红细胞沉降率和多形核(中性)白细胞数量等具有相关性,尤其与白细胞总数存在正相关。可帮助辨别感染类型,并用于细菌和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细菌感染时,CRP水平升高;而病毒感染时,CRP不升高或轻度升高。所以,医生可根据CRP结果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高(对成人来说超过10×109个/L,对儿童来说超过15×109个/L)同时多形核(中性)白细胞超过70%以上,说明是细菌感染;如果白细胞不高或轻微增高,同时淋巴细胞增高,说明是病毒感染。当然,还要根据医生的检查一起判断。
腹泻时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的区分
病毒感染性腹泻
如果腹泻时大便呈稀水样,也可形容为“蛋花汤”样,往往提示是病毒感染,便常规检测可能会显示少许或没有白细胞、红细胞/高倍视野;轮状病毒或腺病毒等抗原检测为阳性。特别多见的是轮状病毒感染,现在很多医院都可以定性大便轮状病毒,如果轮状病毒抗原检测为阳性即可确诊。
治疗病毒性腹泻的原则是“预防和治疗脱水+适宜营养”:
1.口服补液盐预防和治疗轻度―中度脱水;
2.母乳喂养添加乳糖酶,配方奶喂养换成无乳糖配方;
3.益生菌等辅助;
4.有发热等症状时用退热等方法对症治疗;
5.避免使用抗生素
细菌感染性腹泻
遇到孩子出现腹泻时,一定要在1~2小时内将留取的大便标本送到医院检查,如果大便常规检查提示红细胞和白细胞都超过每高倍视野15~20个以上才应考虑为细菌感染。只有细菌感染时,才应考虑口服抗生素。如果每高倍视野仅几个红细胞或白细胞不能说明是细菌感染或只是轻微细菌感染,不需考虑口服抗生素,可以服用活性益生菌。
另外,如果孩子得了细菌性肠炎,停止使用抗生素的时机不是根据大便颜色和性状。若开始使用抗生素,就应连续使用至少5~7天,然后再次化验大便,如果化验结果正常可以停药,否则需要继续服用直到检测正常为止。千万别见好就收,造成慢性肠炎、细菌耐药。
如何从化验单上看出孩子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孩子出现发热等情况,一般24小时后,血常规才能有所反映。建议发热24小时后再进行血液检查。如果血液检查发现白细胞超过15,其中中性粒细胞超过80%,且C反应蛋白超过30才有可能考虑细菌感染。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要根据孩子的病史、表现,再结合化验决定。化验仅是辅助检查。
发热时,若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均低,特别是低于正常值低限,此时淋巴细胞相对增高,说明是病毒感染,不用抗生素。若病毒感染并不严重,非单纯疱疹、EB病毒等,也不需用抗病毒药物。病毒感染后2~4周,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会恢复正常,不需用升白细胞药物或免疫增强剂。
抗生素使用的基本原则
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需要医生针对疾病的特点,应用专业知识才能做出适当的选择。
作为家长,不管孩子遇到什么问题,都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自己决定是否用抗生素。抗生素是处方药,必须经过医生的判断再使用。
2.不要自己停药或减量。抗生素并非用量越少越好,不足量的使用更容易催生细菌的耐药性。
3.不要追求新的、高档的抗生素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