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说话,是每一个孩子都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孩子到了2岁的时候,有时说话不太利索,甚至会出现结巴的情况,家长们因此很担心。其实,孩子在2-3岁之间有时说话不利索的现象还是很普遍的。家长们不必过分担心,应该去了解为什么孩子会这样。如果真的存在结巴,应该及时采取正确措施,但也要注意避开误区,一起来了解纠正孩子说话结巴的误区。
1、嘲笑
孩子想要表达但又表达不出来,把小脸都憋红了,家长看着觉得十分好笑,甚至还故意去模仿孩子的结巴。这样很有可能增加孩子的自卑心理,万一孩子以后不敢说话了,后果会更加严重。因此,孩子在说话出现结巴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能嘲笑孩子,而要多跟孩子沟通,多帮助孩子发音,纠正孩子的心理因素,给孩子创造一个充分信任和轻松的说话环境。
2、过于刻意地纠正
孩子一出现结巴的情况,家长就过于刻意地去纠正,让孩子的自信心受挫,这样也是不对的。对于孩子说话,家长最需要有的就是对孩子的耐心。家长可以让孩子试着放慢说话速度,或者跟孩子做做游戏,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还可以教孩子朗诵一些“顺口溜”,孩子在轻松的状态下才能正常地发挥自己的说话能力。所以,家长一定要培养孩子充分的自信,这样孩子以后才能多开口。
3、过多使用短句交流
孩子说话断断续续,不够流畅,家长就让孩子用短句交流,这样的习惯一旦形成以后会很难改变。家长应该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如果孩子表达不够完整,家长可以补充有关的词句,并让孩子复述,让他习惯完整的说话方式。孩子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是相互促进发展的,家长应该注重二者的统一,不要因为语言表达的不流畅,影响孩子思维的发展。
4、催促
孩子说话结巴,家长不能一直催促他,如果是这样的话,孩子的心里会更加着急,就更加说不好话了。家长对孩子应该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把关注点放在孩子能不能说好话上,而应该鼓励孩子多开口,多试着去表达自己的想法,速度快慢都不是重要的。所以,家长对于孩子说话也不能急躁,要有耐心地教孩子正确地去表达。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爸爸妈妈细心的呵护与关爱,BBunion早教加盟建议爸爸妈妈在平时多学习和了解,在孩子的成长路上一起学习与进步,通过正确而合理的方式方法给孩子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