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不同类型的“熊孩子”,然而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让爸爸妈妈感到焦头烂额,不知道该怎么教育他们。其实,BBunion早教中心觉得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宝宝,让这群“熊孩子”们养成自制力,自然那些让人头痛的行为也会消失。
1、在游戏中培养自制力
游戏是培养孩子自制力的好方法。例如,让孩子充当哨兵的角色,跌倒了不许哭,站着也不许随意走动,再胆小或调皮的孩子也可以做到。
2、建立合理的家庭制度
这就是现在所说的“契约教育”。家长跟孩子定好规章制度,比如玩游戏的时间、看电视的时间。规矩一旦定下来就不许变动,孩子和家长都要遵守。当孩子行为不合规矩的时候,家长就要跟他讲道理,告诉他,他越界了。
3、循序渐进,允许孩子犯一些小错误
自制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当孩子缺乏自制力的时候,如:打坏东西、提一些过分要求等,父母应当宽容一些,粗暴行为只会让孩子产生反抗情绪。
父母对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当孩子的行为变成一种习惯时,自制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4、奖励已形成的自制力
家长的奖励可能是孩子坚持的动力。在精神上,家长可以多赞赏孩子,“你真的长大了,坚持下去,一定会成功的!”物质上,家长要注意奖励不要过于频繁,不能说“你今天要是能学习一个小时我就给你买件新衣服。”这样会使孩子的自制力带有表演性质,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5、从“他制”到“自制”
低龄的孩子还不能判断和评价自己行为的适宜度,这时,家长就要制定一些必要的“家规”了。
起初,孩子可能只是粗略地懂得“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即使不理解为什么,但是习惯成自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规”也应赋予更多的道德意义,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但要注意,规矩不能太多,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在教育“熊孩子”的过程中,BBunion早教加盟提醒爸爸妈妈千万不要用武力解决问题,就算当下解决了那也只是一时的。要善于去挖掘宝宝的内心想法,明白他们每一个捣蛋行为背后的意图,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熊孩子”有自制力,不再捣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