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培养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必不可少的是就是给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讲究规则。但是各个年龄阶层,有不同的成长特点,也是相应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上,因人而异,因情况而异,凡事要讲究适当,不要限制孩子的某些领域的发展。
立规矩,要适当
三岁左右的孩子,最为好动的时期,一会儿这里跑一跑 ,哪里跳一跳,吃饭喜欢自己动手,不愿意父母喂,结果就是把饭弄得周围都是,碗倒了,勺子也不见了;好好的玩具,一会儿就不见了,就剩一些零碎的零部件;经常看到好玩的东西,喜欢扔来扔去的……
虽然看起来不可取,可是,这都是他的敏感期在作祟,扔东西是他在锻炼手臂肌肉,兼辨别声音,拆弄东西是因为孩子的好奇心,对于好玩的、新鲜的事物都喜欢一探究竟。因此父母不要过于限制孩子的行为,只要孩子的这些举动不会伤害到别人和自己,安全的范围内可以孩子做。有利于锻炼孩子的思维模式,提高想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对孩子不要过于宠溺
现在的家庭基本上都是都是一两个孩子,在父母的眼中就是掌中宝,隔代长辈对其的爱护是有过之而不及,对于孩子的要求基本上都是有求必应。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孩子会越来越以自己为中心,在父母的保护羽翼之下,成为“温室里的花朵“。
不舍得让孩子让孩子面对困难,包办孩子的所有事情,这样优渥的环境,只会让孩子变得脆弱,今后成长将很难适应现实的社会。缺少一定的社交能力,难免会遇到挫折会,这时会让其没有自信和勇气,心里也会有极大的落差。所以要让孩子有一定自己的经验和阅历,做个内心强大,自信的人。
适度表扬
孩子每个小小的进步都是父母值得骄傲的事情,通常都会给予极大的表扬和称赞。但是教育不要都是鲜花和掌声,孩子的世界很大,接触的人也会越来越多,今后会发现,并不是人人都以自己为中心,也不会像家人那样时时称赞自己,因此孩子越来越在乎别人的眼光,承受力越来越差,受到的打击也会越来越大。
对孩子的表扬适度就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经历一些挫折,挫折教育也是教育。作为父母可以陪伴在孩子的身边,让孩子自己去面对,鼓励孩子去承担责任,给足他们成长的空间去经历。
三岁前,孩子的大脑会迅速发育,家长不用过分限制孩子的行为,孩子需要的往往不是需要过分的保护溺爱,而是可以让自己有发挥的空间。适度放开父母的手,也许你会发现孩子更好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