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对宝宝成长发育的益处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音乐教育家保罗•博尔热斯指出:“听音乐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注意力、耐心、自信心、协调能力和放松心情。儿童早期是学习和发展自身能力的关键时期,婴幼儿在出生后前几年音乐能力的提升还能够帮助其它能力的发展。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促进大脑发育
研究表明,孩子出生后的前三年是大脑发育的最关键时期。虽然新生儿的大脑只有成年后重量的25%,但是到了3岁,大脑重量会大幅增长。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够持续给宝宝不同的音乐刺激,就会刺激大脑神经系统中的突触的发育,进而提升宝宝智力。音乐还能调动右脑的积极活动,促进听觉、视觉能力的发展,提升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
影响行为习惯
音乐可以自然地捕捉孩子的注意力和想象力,并对其身体和心理产生重大的影响。舞蹈、音乐欣赏和演奏旋律都可以改变孩子的情绪,帮ta学会合作和表达情感,甚至可以使宝宝带着更为积极、轻松的心态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
孩子早在婴儿期就知道如何玩音乐。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尽早聆听和创造音乐,可以从听他们喜欢的歌曲、使用简单的乐器开始,逐渐过渡到演奏更复杂的乐器,甚至参加正式的音乐课程”。
情感和语言发展
音乐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个自我表达的方式――唱、手舞足蹈、自编歌曲、敲打瓶瓶罐罐;也能通过肢体反应,锻炼身体协调性、增强小肌肉群的力量。这对于不会说话的小宝宝是特别重要的。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音乐学习中心的研究显示,婴儿在七个月时就可以辨别音色和旋律,也可以对于单一工具创造出的旋律进行识别。唱歌是一种促进语言发展的理想的方式,孩子可以通过熟悉的曲调来增强记忆单词和学习儿歌的能力。在接触音乐的过程中,孩子能体会具有高度重复性的歌词、有规律的押韵,这些都为小宝宝的语言学习打下基础。
社交和认知发展
给婴幼儿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社交情境,就是让他们在教室里与父母以及其他小朋友和家长,在安全的环境中一起来“玩音乐”。
听觉记忆(记忆声音)和听觉排序(记忆声音顺序,如一段曲调)是小朋友参加音乐活动所需要的两项技能,他们在快乐地“玩音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这些技能。
宝宝音乐学习的形式和规律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学习音乐过程中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0-3岁
音乐在婴儿期和学步期起到了安抚及和外界连接的作用。儿童非常乐于听到成人的声音,尤其是爸爸妈妈的声音。作为家长,您可以把音乐当作给孩子建立秩序和标准的工具,比如,可以每天在宝宝睡前都唱一首摇篮曲,小朋友会非常喜欢这种重复带来的熟悉感,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安全感,减少分离焦虑。
3-4岁
到3岁的时候,很多孩子开始真正对音乐产生了兴趣。他们会把音乐和一些动作,如拍手、跳跃、舞蹈和挥手联系在一起。与音乐相关的游戏,可以帮助他们增进与他人合作,减少焦躁情绪和说“我不能”的次数。
随着孩子注意力的延长,他们可以去敲一些类似鼓、玩具琴或铃鼓的乐器。演奏乐器和练习舞蹈也可以帮助孩子发泄愤怒、高兴、紧张等情绪,让他们在哭泣和做出破坏行为之外,有了其它发泄方式。
4-6岁
4-6岁的孩子已到了可以弹奏钢琴或者弦类乐器的时候。在这个阶段,孩子可以集中注意在一个任务上,并有能力发展手指的精细动作。这个阶段练习一门乐器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和专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