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要适时放手,给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当孩子付出努力时,表扬要得当,夸奖要具有针对性,不要只会说“你真棒”......
很多孩子都有这样一种现象,在幼儿园里表现的很独立,可以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脱衣服,可是一回到家,双手就好像丢了一样,什么都得大人来替他做。家长总会因此而抱怨:“你怎么这么笨呢?离开妈妈还活不了是吗?”
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罪魁祸首就是家长自己啊。很多时候你不给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孩子自己做了却只会埋怨他做的不好,这样只会让孩子陷入“我不行”的陷阱之中。
睡前时光是一天中最安静、最适合贴心交流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孩子由于玩了一天,精神上也没那么活跃了,所以更容易安安静静的听妈妈说话。而此时的表扬和鼓励,会比其他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无需“费尽心机”的夸奖孩子
当孩子做成一件事时,只要他付出了努力,那这份努力就值得被家长肯定。
2无需夸奖孩子重复做过的事情
同一件事,如果给孩子太多的夸赞,很容易变得自以为是,不易接受别人的看法和观点。我们在夸奖孩子时,可以着重夸奖第一次,而当孩子取得进步时,我们再及时的给予表扬。家长也要注意,不要以为孩子一次表现好,接下来次次都会表现的很好。孩子毕竟是孩子,要给他“反复犯错”的机会。
3不要笼统的表扬孩子
不管孩子做对了什么事,你都只会说“你真棒”,这样很容易让孩子混乱,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哪里做对了,该去坚持些什么。我们表扬孩子不就是为了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吗?所以,妈妈表扬孩子时要有针对性,要具体而适度的去夸赞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