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学会分享?怎么让孩子学会与人合作,是很多父母非常关心的话题。
一、合作的孩子更乐于分享
德国人类进化学研究所的凯瑟琳娜?哈曼教授通过引导两个2岁或3岁的孩子进行了一项实验。她让两个孩子分别到站一块木板的两端,木板的两端都放有两颗小弹珠,然后让他们各自拉动木板上的一条绳子。这样两颗弹珠中的一颗就会滚到木板的另一端,于是一个孩子可以拿到3颗弹珠,而另一个孩子只剩下一颗。
之后,哈曼发现,一半的2岁孩子和四分之三的3岁孩子,都乐意将多出来的那一颗弹珠分给只拿到一颗弹珠的孩子。但如果孩子不用拉动木板就能得到多余的弹珠,他们就不那么乐意分享了。
在没有合作的情况下他们都会将弹珠据为己有,只在合作之后才会分享。这个实验让我们了解到,如果想让孩子学会分享,妈妈们不妨从“合作”的方向入手。
二、合作,从轮流开始
孩子无法理解“分享”的概念,可以在游戏中教孩子一些简单基本的规则。比如:“玩具大家轮流玩”,“她先玩,然后轮到你”,“玩具你不玩了,就让别的小朋友玩吧”。让孩子明白,与别人分享玩具不等于失去玩具。
当孩子有特别珍爱的玩具或图书,不愿意让别人玩的时候,也不要强迫孩子与人分享。告诉孩子,与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不要把自己珍爱的东西拿出来炫耀。
三、在游戏中学会分享
爸爸妈妈教孩子一些需要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合作才能完成的游戏,让孩子从中锻炼沟通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1.搬运大箱子
家长准备一些大纸箱子,两根杆,并用一块薄板架在两根杆中间做成一个架子,然后把大纸箱放在架子上。妈妈和爸爸先示范怎样合作把箱子运送过去。然后把“运输工具”交给孩子们,让他们开始工作。在孩子们的玩耍过程中,不要干涉他们的协作过程,也不要干涉他们怎样邀请小朋友来帮助他。对于稍大一些的孩子,还可以让他们学着担水。
2.筷子滚乒乓球
准备一双筷子和一个乒乓球,妈妈和宝宝水平端着筷子的两头,然后让爸爸在筷子上放一个乒乓球,要注意筷子两端高度和距离,防止乒乓球掉在地上,然后合作“运输”到指定的位置。把游戏材料交给宝宝们自己去玩。不要太多指导,如果你愿意,就为他们捡球吧!
3.互拉车
准备一辆滑板车或一辆小推车。妈妈先当“车夫”分别拉孩子们玩几次,然后把车交给他们自己玩。在这个游戏中,妈妈让孩子们自己“分工合作”。有时候孩子们会因为争抢先后而发生小吵小闹,这时候家长只需在不远处静静观察,不要轻易插足小朋友间的纠纷,让他们自行处理解决。要知道,你的作用只是示范游戏玩法,创造合作的游戏机会给孩子,但怎样合作是孩子的事。
四、给孩子创造合作的机会
除了快乐的小游戏,家长在日常生活可以引导孩子参与更多合作过程,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培养他的协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教给方法:如果宝宝也想要玩别人手中的玩具,你要让他学会征询别人意见,“请问我可以和你一起玩这个玩具吗?”同时你也不忘教导孩子去将心比心:如果别的小朋友拒绝给你玩这个玩具你是不是会不开心?孩子学会理解慢慢地便懂得分享的重要。
充分利用机会:当你带孩子外出散步的时候,看到邻居正在抬一个重物,你可以主动上前帮助邻居,并鼓励孩子和你一起搬运。给孩子更多动手的机会,家长的示范力量不可忽视,让孩子有更多机会实践合作精神。
爸妈好帮手:为迎接客人的到来你正在准备丰盛的晚餐,不妨让宝宝做你的小帮手,完成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的工作能让宝宝意识到他是家庭中的一分子,并能为家庭做出“贡献”。
展示合作成果:你可以给孩子们各种小盒子、彩纸、胶水、颜料等等的手工材料,鼓励他们合作动手创造出一座城堡来。通过游戏增强宝宝之间的个性融合,合作成果的展示能够增强孩子的成就感,同时那种合作的乐趣也会得到强化哦。
来源:摇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