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成长,离不开爸爸妈妈的细心呵护与关爱。随着宝宝的成长,当宝宝成长到3、4个月的时候,如果还单单依靠母乳和配方奶粉来喂养,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宝宝对营养的需求。这时,母亲要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适量地给宝宝添加辅食。那么应该如何正确添加辅食呢?又有哪几个阶段呢?
宝宝辅食普遍存在的误区
1、父母在给宝宝添加辅食的时候,还应该按婴儿消化能力和营养需要,逐渐增加品种,先试一种,待3~5日或一星期后婴儿适应了,再添另一种。另外,每次添加新的辅食品种后,还要密切留意孩子的消化情况,如果出现有呕吐或者是大便反常的情况,就要暂停使用这种辅食食品。而在宝宝添加辅食的时候,量的控制也要由稀到稠,由淡至浓,逐渐增加。
2、将辅食理解为副食。很多家长将宝宝辅食的辅理解成了副,觉得是可有可无都行。其实在字词的意义上看,辅食的辅具有支持、补充和帮助的意思。那就说辅食的添加可以补充婴儿热能以及营养不足的缺陷。根据医生的建议,随着婴儿月龄的增加,辅食也要相应的变化。母乳或配方乳应该继续保持每天吃4~6顿,提供主要的热能与营养,其余部分则由辅食提供。
添加辅食的4个阶段
(0~4月)这一时期的宝宝饮食主要是靠母乳喂养或者是配方奶粉喂养,不需要添加任何辅食。
(4~6月)这一时期的宝宝仍然处于纯奶期,但是父母可以尝试着用勺子喂宝宝吃一些流质或者是泥糊状食品。
(6~8月)这个时期的宝宝已经初步掌握一些咀嚼和吞咽的饮食动作,因此在这一时期父母可以给宝宝喂食泥糊状和半固体食物,而且伴随着一些蔬菜、水果或者是荤菜、
(8~24月)这时候的宝宝可以逐步过渡到“三餐三点:的饮食模式,而且还能从半固体到固体再到与成人吃同类型食物过度。
给宝宝添加辅食不只是宝宝该吃奶以外的东西了这么简单,妈妈们掌握一些正确方法,懂得不懂阶段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让宝宝顺利地度过接受奶以外食物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