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长不了解宝宝睡眠中的正常表现,宝宝在浅睡时,不会醒来,有的家长却过分干扰,夜醒次数过多,殊不知过度关注易打乱宝宝睡眠规律。
婴幼儿的睡眠节律性还未完全建立,浅睡眠状态较多。
浅睡时常有吸吮动作,肌肉颤动,面部时有微笑,有时像是做鬼脸,间断有大的舞蹈样肢体动作,有时还会哭泣、睁眼等。浅睡时很容易醒过来,或者感觉像醒了一样。但是如果不干扰孩子,他们不会醒过来,或者醒来后很快又会自动入睡。大部分宝宝即使小便、喝水后,也能很快自动入睡。
随着年龄增加,孩子都会掌握自我安静入睡及夜间醒来后再次安静入睡的技能。
但有的父母不了解孩子睡眠中的这些正常表现,过分关注,担心孩子会不会是病了,或者是饿了、尿了,将孩子抱起,又拍又摇。有的家长甚至递上奶瓶试试,宝宝叼到了奶头实际是找到了安慰物,而家长却以为他饿了。于是出现了迷迷糊糊、吃吃停停的现象,一瓶奶的量正好是他由浅睡眠期进入深睡眠期的时间。如此这样次数多了,打乱了孩子正常睡眠模式的建立,使孩子养成不良的睡眠习惯。
研究证明助眠方式让宝宝更易夜醒
国外有研究对两组婴儿进行观察,有两个护理者按不同方式照顾,一组当婴儿一醒来即迅速护理,而另一组护理者则反应较慢,结果第一组婴儿夜醒频繁,而第二组夜醒相对较少。
因此认为如果父母对婴儿的睡眠过度关注,一有动静就马上去照顾,将影响孩子睡眠节律的建立。采用摇、抱、睡前喂食等方式帮助入睡者,会使婴儿养成不良的睡眠习惯。
干扰宝宝睡眠的小因素也不容忽视
1.家庭中的矛盾冲突、母婴分离、母亲焦虑抑郁等心理社会因素,导致孩子没有安全感。
2.孩子感觉阈值较低,睡眠中容易受到环境噪音、温度过高、温度过低、过亮光线等的影响。
3.孩子的适应性差,进入新的睡眠环境也可能短暂地出现睡眠问题。
4.孩子的生物节律性差,没有建立规律的睡眠节律。
5.早产儿及脑损伤使婴幼儿大脑发育不成熟,难于建立正常睡眠模式。
BBunion早教提醒家长们应该了解婴幼儿正常的睡眠特点,改变不良抚育方式,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建立正常睡眠模式。